四川省中江縣職業中專學校
2021年教學處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德陽市教科院職教所2021年教學教研工作要點》,學習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和《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圍繞學校“安穩、質量、診改、示范”四大工作主題,著力示范、不忘初心。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管理、指導、服務”職能。加強教學管理,全面實施教學診改工作。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著力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專業建設,強化實踐性教學,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示范校的引領、輻射、帶動、示范作用。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為主線,以“五教一體”(教學管理、教學競賽、教研指導、教師培訓、教學監測)為抓手,狠抓學校教學教研運行制度改革,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完善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全面推進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1+X”證書制度試點為契機,促進專業內涵建設。聚焦人才培養質量,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三、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促進就業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堅持標準引領,聚焦課堂教學,緊扣“三教”改革,有效推進教學診改工作,強化教學管理、教學競賽、教學監測。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升專業建設和育人水平,增強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具體目標
1、安全目標:全年教學實訓“0”事故。
2、對口高考目標:(1)高考規模:保持適度的高考規模,高考參考率控制在40%-45%。每屆高考班規?刂圃18-20個班(1100人左右)。(2)高考升學:2021年本科上線基本目標40人,奮斗目標45人;高職單招總上線率達90%(其中:國家、省級示范高職院校上線率達50%,公辦高職院校上線率達80%以上,民辦高職院?刂圃20%以內);對口高考總上線率力爭達100%。
3、競賽目標:(1)德陽市中職生技能文化節獲團體總分“一等獎”,且“一等獎”項目達30%。(2)多個專業有能力參加省中職生技能大賽,并獲一、二、三等獎,力爭有選手代表四川省參加國賽。
4、統考(抽考)目標:公共基礎課參加省統考,德陽市排名位居前3-5名;專業技能抽考的排名位居德陽市前2名。
5、職業資格鑒定考證目標:培訓與鑒定分離的中級工獲證率達95%以上,畢業生雙證率達98%以上。
6、教學實習目標:一年級開展認識實習人均7天; 二年級跟崗教學實習人均10天。
7、體育工作目標: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達95%以上
8、成自考目標:招生目標200人以上,大專生規模達600人以上。
9、專業建設目標:(1)各專業對照專業建設標準對標開展內涵建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示范專業、重點專業、合格專業建設體系。(2)完成兩年一次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工作,形成完善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使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優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更健全,中高職銜接更有成效。(3)每個專業新建1-3個具有實質意義的“訂單式”培養班,新開辟或更新1-2個校外實訓基地。(4)企業參與專業教學和生產性實訓,開展多種形式的“引企入教”、實施產教融合的專業覆蓋率達90%以上。利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生產性實訓的比例達30%。
10、教學診改目標:各專業建立完善的“三全”質量保證體系(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各專業打造一批教學診改典型案例;省級教學診診改督導目標為“有效”。
四、工作重點
1、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一是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繼續完善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挖掘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格局。
二是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緊扣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改革教學模式,繼續引入企業全真職業環境,強化實踐性教學;三是進一步改革教學方法手段。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推行仿真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崗位教學,進一步創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四是進一步深化評價模式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完善行業、企業參與技能統考抽考機制,完善行業化”評價模式。
2、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進一步規范教學目標、備課、上課、作業等教學管理要素。開展教學視導,改進教學工作,加強教學質量監控,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3、持續深化教學診改工作
堅持把教學診改與學校常規工作高度結合的原則。以診改為契機,堅持問題為導向,把診改工作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常態工作。要用診改的機制、診改的思維、診改的方法、診改的手段去改進提升常規工作水平。要進一步完善學校和專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加大專業和師資層面的教學診改力度,做好省級教學診診改督導的相關準備工作,力爭省級督導為“有效”。
4、強化職業技能培養,注重教學競賽,不斷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一是對接省賽、市賽搞好校級技能文化節,培養一大批校級技能標兵;二是積極組隊參加德陽市第十四屆中職學校技能文化節,積極備賽、參賽并取得較好成績;三是積極組隊參加省中職生技能大賽,高標準、高水平訓練好省級技能競賽選手,力爭每個項目獲獎。四是積極組隊參加省市教學能力比賽活動,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
5、狠抓對口高考升學工作,實現學生多路徑出口。
一是狠抓升學統籌與目標管理;二是狠抓高考班的常規管理與考核,構建“高效課堂”;三是狠抓月考診斷考試與成績分析,狠抓優生磨尖,保本科目標實現。四是進一步完善升學考核激勵機制,完善高三畢業班工作方案,落實升學目標責任制。
6、狠抓專業建設
加強專業調研,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強示范專業、重點專業、合格專業建設并形成體系。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積極穩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按照專業建設社會化、技能化、特色化、市場化的要求搞好專業建設,全面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7、著力教師隊伍建設
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德才兼備、專兼結合的技師團隊。加強雙師型教師培訓培養,全面提升教師素質。
一是各專業想辦法引進1-2名企業專家、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充實實訓指導教師隊伍。
二是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優化好結構。有計劃地安排好各級培訓,加大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力度。
三是通過傳幫帶“結對幫扶,一幫一”等方式,使新聘教師和年輕教師盡快成長。
四是狠抓教師梯隊建設,加快實施名師工程。建設好李安華名師工作室,取得實質性成果。同時以點帶面建好各專業校級名師工作室。
五是每學期舉辦1—2次新聘入職教師教學規范與課堂組織教學培訓。
六是邀請企業行業專家、技師、能工巧匠對實訓指導教師進行技能考核評價。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能力。
8、繼續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完善“校中廠”、“廠中!奔寄苋瞬排囵B模式特色。
一是大力開展“引企入教”、實施產教融合,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職業化標準要求,繼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二是繼續推進以項目為紐帶、崗位實境為核心的“車間化”教學模式改革。三是繼續通過校企合作加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各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要逐步走向共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訂單式培養、生產性實訓、教師培訓、合作教學、合作評價、合作就業等多層次全方位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中廠”、“廠中!比瞬排囵B模式特色。
9、加強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1)高度重視體育健康工作
一是認真貫徹國家頒布的體育工作條例,認真落實省、市、縣關于體育工作發展的通知精神,強化體育工作,促進我校中職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二是嚴格按計劃開設《體育與健康》課程,每周2節,強化體育課的考核管理。三是嚴格按國家規定精心組織好在校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四是協助縣教育局做好縣中小學運動會在學校召開的相關工作。五是組織開展好本年度冬季運動會,培養選拔好體育苗子。
(2)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和青春期教育。
(3)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和衛生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識和疾病預防能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知識、技能培訓。認真貫徹《衛生工作條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學!秱魅静》揽毓ぷ魇謨浴,班主任利用晚集合、中午操課及星期日晚上認真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教育,規范學生的衛生行為。圍繞甲型流感、艾滋病、結核病、肝炎、肺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積極開展各種衛生主題日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和疾病預防能力。
(4)加強血吸蟲病防治知識教育。根據血吸蟲病發病特點和流行的季節性、規律性、有重點的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安排在每周星期日晚,由班主任負責組織教育)。
10、加強環境教育。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樹立“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環境意識。
11加強法治、禁毒教育。加強普法教育,教育師生遵守法律法規。大力宣傳毒品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學生遠離毒品,同一切制毒、販毒、吸毒行為做斗爭。
五、工作措施
(一)聚焦教學常規管理,賦能學校提質。
1、加強課堂教學日常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秩序。推動“課堂革命”,適應生源多樣化特點,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2、提升學校標準執行意識
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教學文件,認真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學校教學管理規程》、《學校實訓教學管理規范》等各類教學標準,提升學校教學管理“標準”執行意識。
3、著力教學常規
一是抓好課堂教學的目標管理。即依據大綱、課程標準,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突出核心素養的培養。抓備課管理,強化集體備課,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抓作業管理,專業部、學科組共同研究作業布置、批改、檢查等,力求針對性、實效性。抓課堂管理,強化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是繼續強化教學秩序管理,規范教學行為。強化“出勤歸位”管理,繼續開展課堂教學專項整治----課堂缺勤、耍手機、睡覺,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精、氣、神”。加強教學秩序巡查與督查,對教學違紀違規行為每月定期通報。
三是加強備課、作業批改等教學常規的集中檢查與抽查。
四是加強晚輔導的管理與考核。晚輔導必須做到有任務、有目標、有要求,有任務檢查和督促,倡導晚輔導講練相結合,集中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五是完善實訓教學管理規范,重點做好常規實訓教學的“四個規范”(指導教師的操作演示規范、實訓學生的技能操作規范、實訓學生的穿戴規范、實訓室設備設施管理規范)、“三個遵守”(嚴格遵守實訓室車間管理制度、嚴格遵守實訓教學紀律秩序、嚴格遵守安全文明生產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使教學管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使教學行為更加規范、教學秩序更加井然有序。
4、開展教學視導
繼續深入開展教學視導,狠抓課堂內涵建設。積極組織教學視導人員對專業部各類課堂教學進行視導,重點解決常規課堂和實訓課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幫,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構建“高效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5、加強教學實訓安全管理
牢固樹立安全責任意識,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思考工作、安排工作、落實工作、檢查工作,首先考慮安全。一抓安全教育,二抓隱患排查,三抓安全監控。層層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切實履行“一崗雙責”。
(二)加強專業建設,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專業建設水平。
(1)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各專業要根據產業、行業、企業的需求,創新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挖掘其內涵,要創造條件“引企入教”,對接教學項目實施產教融合和校企協同育人。
(2)加強專業調研,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通過深入的專業調研,進一步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優化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加強示范專業、重點專業、合格專業建設并形成體系。
(3)緊扣企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生產實際進一步強化實踐性教學。
以校內車間、中心、項目工作室等生產性實訓基地為載體,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合作空間和領域,充分發揮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多功能作用,形成一定的教學、培訓及生產服務能力。
(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一是按照先進性、生產性、服務性標準,利用財政項目資金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更新實訓設施設備。二是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完善好校內實訓體系,對接教學項目開發生產性實訓項目。三是要吸引企業參與專業教學,強化實踐性教學,增強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四是使用好、管理好已建實訓基地,加強各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五是各專業部要積極開辟和更新校外實訓基地。
(4)積極穩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1+X”證書制度是適應企業需求的評價模,有利于促進專業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各專業課教師要把“1+X”技能考核標準融入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目前,汽修專業、建筑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已成功申報并積極實施“1+X”考證,學校其他專業要創造條件、積極推進。
(5)各專業部要創造條件,積極爭取項目,要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不斷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6)三是做好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專業現場復核工作,要搞好電子商務省級示范專業“后示范”建設,鞏固好建設成果,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專業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三)繼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礎平臺,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運行機制。
一是進一步創新頂崗實習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學生安全防范體系,強化頂崗實習雙重考核機制。
二是瞄準企業崗位需求,繼續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冠名建班創辦4-6個“訂單式”培養班。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和訓練計劃及訓練方式,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為企業量身培養所需人才。
三是電商、數控、汽修等專業繼續利用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生產性實訓,開展生產性實訓的比例達30%以上。進一步提高育人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四)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加強學生評價體系建設。
一是優化評價模式,加強教學質量檢測和監控工作,不斷優化考試評價策略。質量評價力求客觀科學,增強質量檢測的有效性。
二是抓好“1+X”證書制度試點建設工作。完善行業、企業參與技能統考抽考機制,完善“行業化”評價模式。期末技能考試繼續實行統考、抽考,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考核評價,用行業標準評價學生。
三是積極參加公共基礎課(語文、數學、英語)省級診斷考試;積極參加德陽市專業技能抽考。通過質量檢測,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目的,使統考和抽考工作成為推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四是進一步完善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制度。全面推行學業成績評定補考制度并嚴格執行。學業成績評定與實習就業和畢業證發放掛鉤。
五是加強雙證書建設,繼續完善中級工鑒定與培訓分離的考核評價機制。
(五)加強對口高考班管理。
1、抓好高考班的三項管理。
一是抓好班級管理。抓好班風學風建設,在高考班中開展班風學風建設評比活動,大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二是抓好高考教學團隊管理。優化高考教師結構,樹立團隊意識,發揚團隊戰的精神。強化責任心、使命感和崗位意識,要求高考班教師具有敬業奉獻精神。三是抓好高考教學教研管理。抓實抓細高考班教學常規。夯實備課、作業批改、輔導、“晨讀”、考試、質量分析等七個環節的教學常規工作,強化高考班學科教研工作,強化集體備課,安排優秀教師展示高考示范課。研究和借鑒全省職教名校抓高考的具體做法,研究有效教學模式和訓練方式,提高課堂實效。
2、落實好“中期考試”、“月考月評、診斷考試”制度。
精心組織高考班各類考試,堅持一年級中期考試制度,二年級每月組織一次月考,高三畢業班既要抓好月考,又要抓好一診二診三診考試和高考聯合體考試。要精心精細組織每次月考和診斷考試,并加強成績質量分析。
3、抓好高考畢業班工作
(1)聚焦高考升學目標,優化高考管理策略。
大專部要抓好升學統籌與目標管理,層層分解升學目標任務,并壓實責任。要實現升學目標,必須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師資配置,完善激勵機制等。
(2)精心組織好2018級高職單招報名、組考工作。
一是大專部要做好考生分類報考的指導、引導工作;二是做好單招文化課教學和模擬面試技能培訓(考前應知、應會針對性培訓)。三是加強與高職單招院校的溝通與聯系,搞好面試訓練。四是做好高職單招考試的組織工作,提前做好單招考試實施方案,精心組織“9+3”單招報名和針對性培訓及單招送考工作,確?忌桨,確保高職單招目標的實現。
(3)精心組織好2018級高考綜合班學生的文化課復習和技能高考工作。
學科教師要認真分析、研討上期舉行的聯合體考試成績,抓好月考和診斷考試,重點關注本科苗子。要組織好技能高考模擬培訓和主考工作,要主動與主考院校有效銜接。
(4)對接省教科所,精心組織畢業班診斷考試。4月中下旬畢業班第二輪專題復習訓練結束時進行二診考試或聯合體考試;5月下旬第三輪針對性強化復習訓練結束時進行三診考試。每一次考試的準備要充分(命題時按高考要求把握好深難度、有質有量,要精選考題,對有代表性、針對性考題進行有效組合,不使用完整的套題)。
(5)狠抓尖子生的培養工作。
將18級本科苗子磨尖任務分解到專業部領導、班主任、學科教師人頭上,要求一對一進行幫扶。教學處、大專部領導蹲點、督導各專業部做幫扶工作。請各責任人制定切實可行的磨尖計劃、幫扶措施,確保本科目標實現。
(6)精心、精細、高效地組織高考體檢工作
把握好高考體檢政策。提前與縣招辦溝通聯系,編制好體檢工作方案。高考體檢的各項工作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必須確保“有序、高效、平安”。
(7)狠抓統招畢業生的技能高考
統招生都要參加技能高考。專業部、專業學科教師主動與主考院校對接,加強溝通聯系。認真研究技能考試方案,研究考綱,積極主動參加說明會,準確把握考試信息。提前組織技能高考訓練和適應性考試,考前組織考生代表提前適應場地,充分借鑒技能競賽的訓練方式方法。
(六)進一步強化專業設施設備管理職能
1、完善實訓基地、實訓室的規章制度。規范管理和使用實訓設備、工具、耗材。嚴格執行儀器設備和實習耗材入庫、借用、領用、交接、登記制度,嚴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費。
2、規范管理好國有資產和集團資產。實作管理員認真履行管理崗位職責,切實做好“防火、防盜、防潮、防不安全事故發生的‘四防’工作”。切實加強易燃易爆物品和;锲饭芾,實行“雙人雙鎖”。各專業實訓室、車間管理制度健全,臺帳齊備,管理規范。加強設備的保養、維護和保潔工作,設備的完好率達到98%以上。
附件:2021年教學工作行事歷
二 〇二一年二月
附件: 2021年教學工作行事歷
時間 | 工作要點 | ||
周次 | 月 | 日 | |
1 | 2 | 22-28 | 完成開學教學準備工作;2月28日報名一天。 |
2 | 3 | 1-7 | 3月1日按課表正式上課。簽訂上交教學安全責任書;制定審核授課(技能實訓)計劃;籌備專業部學生籃球賽;推進完成高職單招網上報名工作。 |
3 | 3 | 8-14 | 深入推進教學視導工作;組織2018級高考班學生體檢;2020年省質量監測、上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
4 | 3 | 15-21 | 分批組織2019級學生技能鑒定考試;籌備市技能大賽;完成學業補考工作;完成高職單招報名確認。 |
5 | 3 | 22-28 | 組織參加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教學常規第一次檢查;組織完成2018級高考班高職單招考試工作。 |
6 | 3-4 | 29-4 | 高一高二高考班月考,畢業班“二診”考試;4月3-5日放“清明節”假 |
7 | 4 | 5-11 | 籌備學校2021年春學生技能節;組織省技能大賽適應性測試;組織開展專業部學生籃球賽 |
8 | 4 | 12-18 | 做好2021級新生報名及培訓教材、課表等籌備工作;組織完成學生體育素質抽考。 |
9 | 4 | 19-25 | 組織教學常規第二次檢查;組織完成自考工作。高一高二高考班月考,高考畢業班“三診”考試。 |
10 | 4-5 | 26-2 | 任課教師組織一次文化理論測驗、技能階段測試;組織2018級高考班參加技能高考。5月1-5日放“勞動節”假;組織參加省技能大賽。 |
11 | 5 | 3-9 | 組織市技能大賽強化訓練及適應性測試 |
12 | 5 | 10-16 | 制定期末考試實施方案;完成2021級新生體考工作 |
13 | 5 | 17-23 | 組織參加德陽市技能文化節;2021年德陽市中考考點考務籌備工作。 |
14 | 5 | 24-30 | 組織教學常規第三次檢查;期末考試考務準備 |
15 | 5-6 | 31-6 | 高一高二高考班月考。制定2021年德陽市中考考點考務工作安排。 |
16 | 6 | 7-13 | 6月7-8日組織2018級高考班學生參加高考;6月12—14日放“端午節”假。 |
17 | 6 | 14-20 | 組織完成2021年德陽市中考考點考試工作; |
18 | 6 | 21-27 | 6月24日前完成非期末統考科目隨堂測試;期末技能統考、抽考。6月25日—26日期末考試;期末閱卷。 |
19 | 6-7 | 28-4 | 完成教師教學業績綜合考核等工作;制發告學生家長書;整理裝訂教學業務檔案。 |
20 | 7 | 5-11 | 辦理發放2018級學生畢業證;預計7月11日放暑假。 |
21 | 8-9 | 30-5 | 秋招新生8月29日報名;老生8月31日報名;9月1日全校按周三課表正式行課;組織2021年成考報名。 |
22 | 9 | 6-12 | 上交教學\實訓安全責任書;任課教師制定上交授課(技能實訓)計劃;學生2021年體質健康標準測試。 |
23 | 9 | 13-19 | 籌備學校第十六屆學生運動會開幕式;籌備省市技能大賽。 |
24 | 9 | 20-26 | 9月26日上班;學校第十六屆學生運動會報名;2021級新生學籍注冊;第一學月教學常規集中檢查。 |
25 | 9-10 | 27-3 | 高考班第一次月考;10月1-7日“國慶節”共休假7天。 |
26 | 10 | 4-10 | 10月9日上班;審定、上報2021級新生名冊。 |
27 | 10 | 11-17 | 籌備2020級公共基礎課省教學質量監測考試。 |
28 | 10 | 18-24 | 組織2021年成人高考;籌備市技能抽考;召開高三畢業班工作會。 |
29 | 10 | 25-31 | 籌備學校2021年秋季學生技能節;第二學月教學常規檢查;市專業技能抽考項目過關考核。 |
30 | 11 | 1-7 | 組織召開學校第十六屆學生運動會。 |
31 | 11 | 8-14 |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錄入上報;高考班第二次月考。 |
32 | 11 | 15-21 | 期中文化理論測驗及實訓技能測試;師生評教;組織參加市技能大賽。 |
33 | 11 | 22-28 | 組織市專業技能抽考;省技能大賽階段性測評。 |
34 | 11-12 | 29-5 | 2020級學生技能考證報名。 |
35 | 12 | 6-12 | 籌備2021年秋期末學生技能考試;第三學月教學常規檢查。學校2021年秋季學生技能大賽。 |
36 | 12 | 13-19 | 組織2020級公共基礎課省質量監測。 |
37 | 12 | 20-26 | 制定2021年秋期末考試工作方案;組織專業部非占編教師技能水平考核測試。 |
38 | 12-1 | 27-2 | 2021年12月31--1月2日元旦休假三天;組織參加省技能大賽。 |
39 | 1 | 3-9 | 組織進行期末技能統考(抽考);組織進行提前考試科目期末檢測。 |
40 | 1 | 10-16 | 組織完成期末文化理論學科統一考試;期末考試閱卷、統分。 |
41 | 1 | 17-23 | 教師教學業績綜合考核,制發告家長書;教學業務檔案整理;2022年1月23日放寒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