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十四五”規劃中將質量提升作為我們所有工作的中心。要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三教”改革。
“教師、教材、教法”(簡稱“三教”)是我們這類中職學校關于“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學要素,也是影響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目前,職業教育自身不強、質量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三教”存在問題,特別是在專業教學中,“三教”的專業性、職業性特點體現得不夠。因此,在當前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過程中,“三教”改革顯得十分緊迫。
內容共分三節,教師為一節,教材為一節,教法為一節。
第一節 教師改革篇(賦能教師)
教師的改革主要是教師隊伍結構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改革。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師資隊伍的突出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總量不足,二是專任教師亟需賦能。
我,F有在校生7000余人,現有專人教師307人,按照師生比1:20以下計算,我校教師差口為47人,所有教師特別是中青年專業課教師都超負荷工作,一線教師疲于完成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很少有時間坐下來研究教材教法,教學質量難以保障,更不用說逐步提升了?梢,當前我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解決數量問題,要足量的有職業教育情懷、有專業知識和過硬技能的優秀人才充實進來。增加教師編制勢在必行,繼續從名優企業引進有經驗的優秀專業人才勢在必行。
其次是要花大力氣進行師資培訓,為教師賦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具體的措施為:
一是我校還有一部分教師特別是實訓指導教師。他們普遍學歷偏低,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企業的高工。這類教師的文化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欠缺,需要進一步“充電”賦能,促進學歷達標。另一方面師范能力提升培訓也必須同步推進,通過學習考證,獲得教師資格的同時提高教學教育水平。經過這樣的雙培訓,使這類有實踐經驗有生產技能的老師蛻變為“雙師型”教師。
二是針對非師范類的大學畢業生,這類教師有兩個明顯的短板,一個是技能水平和實踐經驗不足,另一個也是師范能力缺失。下企業進車間鍛煉以提升實戰技能,積累生產經驗;開展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課堂結構與駕馭課堂,提升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教育教學能力,是他們成為教育教學的能手。培訓的內容也是兩個方面,培訓的路徑是兩條。
三是加強全體教師繼續教育。全員教師需要根據現代社會形勢的飛速變化而加強培訓,以應變社會的需求變化,提升適應中職學生復雜多變的教學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具體的內容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跟上社會進步的節奏;更新過時滯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充電”蓄能賦能;加強課堂駕馭能力,學習新教法、運用新設備,授課技術、藝術,掌握智慧課堂技能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是通過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占比。我校名義上的“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僅為58.30%,但其中“水貨”居多,通過“雙向雙通道”培訓,增量有文化、有專業理論又有教實踐技能的貨真價實的“雙師型”教師。
五是組建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F代社會,全科教師、全能人才已經不復存在,每個人都只是一部分領域的“專家”,每個人都有些不熟悉的區域,社會把所有的人才都變成了有明顯短板的“殘疾人”。我們要想有成績,要想出成果,必須得組建團隊,融入團隊,協同他人,同時在他人的協同下出色地完成任務,才有出成果的可能。近幾年來的省市學生技能比賽和教師能力大賽,都是優秀教學團隊出成績的結果。我們的文化課教師、理論課教師、實訓指導課教師、生活指導管理老師,都要組織起來,共同探討對學生的管理、教學、培訓的方法。每個教研(學科)組要組建兩個以上的三至五人不等的專任教師教學團隊。
六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是常規的經常性的有效培訓的途徑之一,通過教研,可以學習并掌握國家以及各級政府職業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可以學習了解職業教育最新的發展動向,可以借鑒各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廣泛研討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可以交流教學中積累的經驗,以研代訓,以研促訓,使我們在教研中成長,在團隊的帶領下成熟。成為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優秀人才,逐步打造名師團隊。
七是積極參加各類中、省、市、校級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參加各種競賽,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可以看清我們的優勢和差距,可以找到彌補的方法和途徑。如果總是坐井觀天,止步不前,停留在我們自己的小圈子里整天樂呵呵的自我陶醉,我們將成為今天的“古人”。
教師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破解教師隊伍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難題又是關鍵的關鍵。關于這一點,目前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快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具體要求。層層壓實責任,步步推進落實。
第二節 教材改革篇(升級教材)
中職業學校教材改革最重要的是要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特性,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職業又高于職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教材改革提出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改革的兩大任務,
任務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每三年修訂一次教材,其中專業教材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
我們學,F行的教材,有許多是已經過時了的教材,有許多內容明顯滯后。大家可以好好地想一想,我們昨天的老師用前天的知識(教材),教今天的學生,讓他們進入明天的工場,還希望他們成為未來的棟梁,那不是癡人說夢嗎?所以,道理很簡單,教材內容不改不行。
教學內容如何改?做好教學的加減法,有點魔術師的把戲,就可以解決,三個字作總結:一“刪”二“添”三“變”。
凡是不適用的,刪。凡是已經過時的,刪。凡是未作要求的,刪。要大膽地狠心地舉起刀子“砍”,拿起剪刀“剪”。要給我們老師減負,要給我們的學生減負。要敢砍敢剪,首先要下大力氣下苦功夫,把標準吃透,把教材鉆透。搞清楚哪些是“學點”、重點、難點、考點。搞清哪些是緊要、重要、必要、次要、不要。緊緊把握“必須”、“夠用”兩個原則。
二是“添”。教材中沒有的,生產工作中必須的要添加,教材中模糊的要明確,教材中簡省的要詳盡,與我們學生未來發展、今后就業向關聯的技能和知識,我們要作補充。我們好比是酒樓中的廚師,給了我們一條魚,我們剔除魚鱗等雜質,不添加調味的佐料,不作切片處理,不進行一番加工,端出來的還是一條魚,而不是一盤菜。我們上得了桌面嗎?我們能贏得別人的嘖嘖稱贊嗎?教材中應添加些企業特色元素的內容,才能是有特點的有針對性的“訂單式”培訓,教材中要增添些我們中江德陽自己的特色內容,鄉土氣息更濃的教學才更貼近我們的實際。比如,課程思政中加入“五學三規”、“繼光精神”、“德孝文化”,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是“變”。老調唱潮歌,舊瓶裝新酒,過時的內容,不切工作實際的內容,發展變化了的工藝,已經摒棄的材料,在我們適用的教材中,都要拆卸下來,再給它裝上新的東西,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跟上企事業新的工作的節奏,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所能的所會的,才能跟我們的就業市場對接無縫,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是“行為規范、技術過硬”的企業歡迎的紳士淑女。
任務二:教材形式的改革。
“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新教材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除了我們常規使用的紙質的傳統的教材,隨著網課微課的發展,遠程教學成為一種常態,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人們不能密集聚集,必要的居家隔離,但是教學從未被中斷,網課微課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要建立考核機制,督促和指導學校編寫活頁式教材,看改革過程中活頁式教材使用了多少、具體占學校專業課程的比例又是多少。希望通過幾年的改革行動,完成專業活頁式教材的編寫,形成使用活頁式教材的意識和習慣。同時,要及時指導編寫網課教材和微課教材,為微課網課提供有用的素材和藍本,用以指導微課網課的制作。
至于怎么刪,刪哪些,怎么添,添那些,那些要變,怎么變,需要認真研究,把課表吃準,教材吃透,把考點找準,把學點定對,反復權衡,才能下手,不能亂來。
第三節 教法改革篇(激活教法)
“得方法者得天下”。老師們啊,睜開我們的雙眼,好好審視審視我們的課堂,勇敢地面對我們課堂的種種不堪,看看我們的老師怎樣賣力地講,學生怎樣吃力地聽;實實在在地檢測檢測我們的教學效果,曬曬我們的成績單,我們究竟作了多少無用功。
抱殘守缺、裹足不前是不行的,傳統的“滿堂灌”“滿堂講”等教學模式必須立即改變了。
教法的改革也要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大量引入典型生產案例,“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有項目可做、有案例可參考、有時間可以練習。目前的技能競賽訓練已經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成功經驗。
工具的更新帶來的是顛覆性的革命,F在已經是5G時代了,我們的校園已經是智慧校園里。智慧校園需要新的“學會學”智慧課堂,“學會學”智慧課堂需要是新型智慧教師的智慧教法。
希望我們全體老師以課堂教學革命為核心,學習并選擇適合自己、使用于學生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