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理可得,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要素之一,教學反思做得好,可以持續地推動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
反思,在長期運用中應該達到一種境界,形成強烈的反思意識,逐漸提升反思能力,并在不斷的反思中把反思化成一種職業習慣,不需要提醒,不需要督促,我們會主動地、自覺地、隨時隨地地啟動反思,謹慎而深入地審視我們剛剛做了的一切,并且形成高素質的新的體會。套用2018年以來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的“回頭看”和“立行立改”。
反思的效益取決于技術、方法,而這種技術、方法須在不斷運用中精心體會,方可自如。
反思的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覆蓋教學的方方面面。
反思在教學前。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對以往的課程教學實踐經驗的反思,始于新課程教學設計之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別人失敗的教學,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我們不再走別人的歧途和彎路,就可以轉化為新的經驗。跟著名師學上課,名師講堂,名師的精品課案,名師的經驗論文,都說是我們課前設計的營養。關鍵的關鍵,在于學不學,在于“思不思”。
完成教案后,需要反思,可以通過自導自演自評的方式作“演習”,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對模糊的、有疑惑的、拿不準的地方再度打磨,對重點環節和重點內容,要多次“回放”,對問題的設置,難度的大小要有預判。
反思在教學中。
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反應和效果進行反思,要有應變的預案,對于平行班級的后面班級的上課,要反思,要作出必要的調整。
反思在教學后。
我們這里的反思,主要是指課后的反思,有條件的話,可以把自己的課實錄下來,對照視頻進行錄像分析。也可以組成3人以上的小組,通過小組相互聽評課、相互討論來提升我們的反思能力。
課后反思有詳案和略案兩種。略案可以寥寥數語,可以是點點滴滴,可以是一鱗半爪?梢灾苯訉懺诮處熡脮,也可以寫在教案的旁批眉注里,還可以直接用另一種顏色的筆改在教案里。
稍微難一點的是詳案的教學反思。但是,“難者是不會,會者就不難”,習慣成自然,研究出真諦,一切都是那么“So easily”。
教學反思既要分析課堂教學的成功的方面,也要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要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合情;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重難點是否把握準確,重點突出沒有,難點突破了嗎;教學環節是否完整;教學過程是否清晰;教學方法和教具使用是否得當;師生互動效果如何,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成效怎么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教學效果如何,哪些學生掌握,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可以設置那幾個預案;存在哪些問題,緩急如何,怎樣彌補;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提升。
教學反思寫法比較靈活,可以寫全面的,也可以寫局部的,還可以寫最突出,感受最深的。
最初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先從“一得”寫起,今天這堂課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創新的舉措,意外的驚喜,改進的方法;或者是不足的方面,應吸取的教訓,學生弄不懂的地方,老師也疑惑的問題,拿捏不準的詞句,學生比較難的問題;或者是自己有什么很深的感悟,獨到的見解,巧妙的方法,奇異的創舉。篇幅不一定多長,三五百字即可,文字不一定好美,意思明了就行,觀點不一定很先進很正確很新潮,說實在的、講真話、講實話就行?梢杂脤S玫墓P記本,經常記一點在上面,久而久之,上面的做得好的做的不好的,就會逐漸地多起來,這可能就是我們教學上很管用的“葵花寶典”;也可以記在教案中,行批、旁批、眉腳注釋、后記都行,這樣既可以留存幫助后面的教學,又可以作為下一輪教學的參考,甚至在我們提煉教學成果,撰寫教學經驗、論文時提供素材。
更高級別的教學反思是要在細微的教學實踐和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大家共同關心的疑難雜癥,這就是教學成果和教學經驗論文的寫作與發表了。一個教學時間段結束后,我們整理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就會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且能對他人提供參考,這樣,成果就出來了,論文就形成了,發表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到了這個階段這個級別,三至五人的小組微型教研討論就會成為必需。
我們的老師,對寫教學反思有畏難情緒,也有抵觸思想,這不好。
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容易的入手,逐步增加難度逐步提升質量,并逐步養成習慣。“刀不磨要生銹”,手中的筆越寫越流暢,肩膀上方的大腦越用越靈活。堅持寫教學反思,可以有效地及時地總結前面的教學工作,可以有益于指導我們后面的教學實踐,更有利于訓練我們的大腦,訓練我們的肢體,有效防止老年癡呆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