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是教育部批準的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是全國唯一的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示范市。近年來,以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重點,已建成職業院校26所,其中國家示范性高職學院2所,國家示范性中職和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8所,每年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4萬多名,全市高技能人才達到5.37萬人,走出了一條具有德陽特色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子。2016年2月,德陽經驗得到省委東明書記的充分肯定。
一、精準定位、突出重點,明確發展職業教育主攻方向
(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服務全面創新改革的重要內容。全市職業院校建立科研中心56個、重點實驗室和檢測中心19個,擁有專利技術588項,參與多項國家高精尖裝備核心部件生產工藝研發和試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動力。著力為重大技術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高端技能人才、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產業工人。近5年,為德陽裝備制造企業輸送數控機床、數控加工中心、大型模鍛壓機等高端設備操作人員8700多名。
(三)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通用航空服務等領域服務人才培養力度,每年向省內外航空、旅游、酒店、安保等服務行業輸送人才1萬余名。
二、創新機制、多元聚力,探索職業教育辦學典型模式
。ㄒ唬┬F蠊步。根據企業人才要求量身開辦專業、制定教學計劃,每年有近5000名畢業生通過訂單式培養實現就業。與相關企業建立職工定向培訓關系,年培訓超過8萬人次。
。ǘ┘瘓F發展。全市已形成四川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四川現代教育集團、四川航天職業教育聯盟、四川安防職業教育聯盟和德陽汽車職業教育集團5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涵蓋400余家職業院校、行業機構和相關企業。
。ㄈ┦∈泄步。與職教院校省級主管部門簽訂省市共建協議,形成共建共享機制。目前,已與省經信委、省住建廳、省衛計委、省司法廳簽署省市共建協議,涉及職業學院4所。
。ㄋ模┲型夂献。與漢堡工業大學等國外職業教育機構、西門子等跨國公司開展合作。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德國相關企業合辦中德汽車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引進美國和歐盟核電焊工教學體系及評價體系,已培養畢業生386名。
三、市場導向、產教融合,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發展能力
。ㄒ唬┚o貼產業需求開辦專業。圍繞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設置專業,成功創建國家級精品專業13個、省級重點專業25個。全市中職學校共有18個省級骨干專業、28個市級骨干特色專業。
。ǘ┚o貼職業需求設置課程。根據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課程門類和教學內容。目前,全市高職院校創建國家和省級精品課程57個,中職學校創建市級精品課程44個,重點專業課程內容每年更新率達10%以上。
。ㄈ┚o貼生產過程組織教學。積極推行“校中廠”“廠中!蹦J,建成校內實訓基地260余個,其中生產性實訓基地63個,與2200余家企業共建“廠中!。在5所職業學院開展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
四、加大支持、強化保障,營造職業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ㄒ唬⿵娀M織保障。成立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和協調會議制度,形成領導小組決策、聯席會議協調、職教辦日常推動、相關部門協作、職業院校實施的“五方聯動機制”。
。ǘ⿵娀弑U。出臺《德陽市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在辦學經費、土地供應、稅收優惠等方面推出20條政策舉措,大力招校引智。近5年共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為職業院校優惠供地6000多畝。
。ㄈ⿵娀瞬疟U。設立全面創新(國際)領軍人才專項基金4億元,建500套公寓,3年免租居住。聘請中國職教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占山等20名專家。全市中職學校已有工程師、教師雙重資質的“雙師型”教師900余人,占中職學校教師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