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獻血無損健康
從血液生理學角度看:獻血200毫升是個什么概念?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獻血200毫升僅占總血量的1/20-1/25;在臨床醫學實踐中,一般對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張輸血,可見獻血200毫升決不會影響健康。
人體內的血液并不都參與血液循環,有20-25%的血液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以貯存人體總血量20%的血液。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會連續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獻血200毫升不影響血液循環,怎么會影響健康呢? 人體血液成份的吐故納新活動十分活躍,人體內每天約有1/120的紅細胞(即20億個紅細胞)衰老、死亡,白細胞的平均壽命約7-14天,血小板的壽命就更短,約7-9天。再說,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激發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紅細胞約 2000億個,血小板 1200億個,即每個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于人體血細胞的總量。獻血200毫升后人體很快就會得到補充,決不會影響健康.
二、哪些人可以參加獻血?
1998年9月,衛生部第2號令《血站管理辦法(暫行)》中,對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規定如下:
1. 年齡:18-55周歲
2. 體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壓:12-20/8-12kPa,脈壓差:≥4kPa或90mmHg-140mmHg/60mmHg-90mmHg,脈壓差:≥30mmHg.
4. 脈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運動員≥50次/分。
5. 體溫正常。
6. 皮膚無黃染,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淺表淋巴結無明顯腫大。
7. 五官無嚴重疾病,鞏臘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
8. 四肢無嚴重殘疾,無嚴重功能性障礙及關節無紅腫。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臟生理性雜音可視為正常)。
10.腹部:腹平軟、無腫塊、無壓痛、肝脾不腫大。
凡符合上述標準的公民可以獻血。
三、獻血體格檢查包括哪些內容?
為了保證獻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檢查標準》中規定獻血者必須做下列體格檢查:
1.核對年齡:適合獻血的年齡是18~55周歲。
2.體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公斤),女性不低于45千克(公斤)。
3. 血壓:收縮壓12~20千帕(90~150mmHg);舒張壓8~12千帕(60~90mmHg),脈壓差大于4千帕(30mmHg)。
4. 脈搏:每分鐘60~100次,高度耐力的運動員每分鐘50~l00次。
5.體溫正常。
6.發育正常,營養中等以上。
7.皮膚無黃染,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淺表淋巴結無明顯腫大。
8.五官無嚴重疾病,鞏膜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
9.四肢無嚴重殘疾,關節無紅腫及功能障礙。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 正常,無腫塊,無壓痛,肝脾不腫大。
四、獻血者血液化驗有哪些項目?
1.血比重篩選,硫酸銅法: 男性大于1.052,女姓大于1.050。
2. 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須正反定型相符。在有條件的地區或Rh陰性率高的地區,應做Rh(D)定型。
3.肝功能檢查: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活力為指標,賴氏法測定應小于25單位。該指標不合格不宜參加獻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問題。
4.血液傳染病檢查:目前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血清學檢查等四項。凡檢查陽性者不得參加獻血。
五、獻血要經過哪些步驟?
1.獻血登記:請攜帶本人身份證、或軍官證、士兵證、護照、有身份證號碼的駕駛執照等有效身份證件進行獻血登記。
2.等候獻血:由于獻血者集中到達,而獻血總要逐個進行,耐心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可事先準備書報雜志閱讀。
3.刷洗手臂:手臂不清潔容易造成本人手臂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請務必認真洗刷。
4.碘酊消毒:消毒后請勿接觸消毒部位。
5.采血前核對:請回答采血人員核對時提出的問題,如“您叫什么名字?”,“您是什么血型?”等。
6. 采血:請躺在采血椅上,保持傾斜姿態,穿刺前請握緊拳頭;一旦采血針刺入靜脈,拳頭作握緊、放松動作直至采血完畢。
7.止血:采血完畢請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鐘,請不要捻動止血棉球,以防皮下血腫。
六、獻血后如何保護針眼?
對針眼進行及時、正確的護理,將減少或避免獻血后不良反應的發生。
1.獻血后應用消毒棉球蓋好穿刺孔,以膠布固定,并用3個手指順靜脈走向壓迫針眼5分鐘。
2.檢查穿刺孔部位有無滲血或出血,如有出血應抬高手臂并繼續壓迫局部。
3.為保護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烽在4小時內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針眼處1-2天內不沾水。
七、獻血前應做哪些準備?
如果您健康檢查合格參加獻血,獻血前請做以下準備:
1.學習獻血知識,消除緊張心理。
2. 獻血前不要服藥。如服用阿斯匹林在三天內會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所以在獻血前三天不要服藥。
3.食物應少脂肪。獻血前一天和當天可按往常的習慣進餐,但以低脂肪為宜。
4.不飲酒,尤其是不飲烈性酒。
5.充足睡眠,不宜做劇烈運動。
八、獻血后要注意什么?
1.要保護好靜脈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24小時內不要被水浸潤,也不要被不潔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
2. 個人活動要適度:獻血后當天請不要從事高空作業、高溫作業、駕駛車輛、體育比賽、通宵娛樂等活動。
3. 補充營養不要過量:可以進食新鮮蔬菜瓜果、豆制品、奶制品、新鮮魚蝦肉蛋等。請不要進食過量。
九、為什么獻血檢測結果與醫院檢驗結果不一樣?
我們在組織公民參加無償獻血時,往往有部分獻血檢測不合格者,在醫院檢驗中都是正常的,為此不少人尋問這是為什么?
1、為了獻血者和用血者的身體健康,衛生部為采供血機購制定的篩選獻血員的各項血液檢測標準比醫院給病人定的標準要嚴格的多。如:HBSAg采血機構的標準是≤1ng/ml為陰性;而醫院的標準卻是≤5ng/ml陰性,這就是說,HBSAg的檢測結果在≤1ng/ml-≤5ng/ml之間時,采血機構定為陽性,而醫院定為陰性。
2、各采血機構在試劑盒的選擇上,寧可用易出現假陽性的檢測結果的試劑盒,多篩選一些獻血員,也盡可能不讓一個真陽性的血液輸給受血者。
3、有些獻血員在采血機構驗血時,某項血液指標定為不合格,即陽性,并不一定是得了肝炎的血液傳染病。所以就會出現獻血檢測陽性者,在醫院檢測往往是正常這一現象。
十、獻血后會貧血嗎
只要按規定的間隔時間參加獻血,是不會引起貧血的。因為獻血只是人體內可以再生的血液暫時少量減少,不影響人體血液的正常再生功能,獻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會恢復。貧血本身是一種疾病,對于患有貧血的人,在獻血查體時,就會體查出來。這種人是不能參加獻血的。獻血絕對不會引起貧血,相反,經常獻血會刺激造血器官,增強器官,造血功能,有益于人體白細胞的再生。
十一、為什么少數人會發生獻血反應?
首次參加獻血的人中有極少數人會發生暈眩反應。其表現為心慌、頭暈、面色蒼白、惡心等,然后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漸紅潤,癥狀很快消失。上述暈眩反應經適當護理,無一例發生意外。
造成這種反應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對獻血缺乏生理知識,精神緊張;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別人暈眩,自己也覺得暈了;有的睡眠不夠充足;有的未進早餐;有的獻血前疲勞過度等等。
十二、什么是機采成分血?
捐獻機采成分血是健康公民通過血液分離機捐獻血液中某一種成分的無償志愿獻血行為。捐獻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細胞或外周干血細胞。目前國內以捐獻機采血小板最為普遍。
十三、捐機采成分血條件和要求
機采成分血需要專門的設備和場地,所以機采捐血一般都在條件較好的血液中心或血站進行;一般在臨床需要時才采集,故捐獻成份血的志愿者需要事先填寫好《志愿捐獻成份血登記表》,等候血液中心的預約通知。
血小板成分捐獻者的健康標準與捐獻全血者一樣,上機前需先做健康體檢和化驗。捐獻成分血者前一天應有較充足的睡眠,前一餐勿食過分油膩的食物,勿飲酒,一周內沒有服用阿司匹林。上機前還要做血小板計數。由于男士肘部血管便于穿刺,為此更歡迎男士加入捐獻機采成分血的行列。
捐獻機采成分血的基本條件:一、捐過血且各項檢查結果正常;二、體重五十公斤以上,年齡18至55周歲;三、手臂上的血管較明顯,一向扎針順利;四、能應約抽出三個小時到省血液中心捐獻成分血。
十四、捐機采成分血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嗎?
目前臨床需要最多的機采成分血是血小板。健康人體內血小板數量充裕,捐出的血小板在48小時內就可以恢復到采前水平,比捐獻紅細胞的恢復時間要短得多。因此,捐獻者可以每間隔半個月捐獻一次,但一年最多不超過12次。
在捐獻成分血的過程中,捐獻者的血液都在經嚴格消毒的密閉管道套材中循環和分離,每位捐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絕對不會造成交叉污染。
十五、捐機采成分血和捐獻全血有區別嗎?
捐獻成分血與捐獻全血基本相同。從一只手臂入針通過相聯接的經過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離機,分離出所需要的某一種成分(如血小板),同時將其它血液成分通過另一只手臂入針還給獻血者。全過程約需一個半小時。
十六、為什么推行捐獻采成分血?
一袋機采血小板成分可以使因止血困難而瀕臨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一袋機采粒細胞成分可以使嚴重感染無法控制的患者得以緩解;一袋機采外周血干細胞成分可以移植給罹患不治之癥的血癌病人,使其重建造血功能。機采成分血使臨床醫生擁有了更多和更有效的醫療手段。假如還是沿用捐全血的方法就不容易達到上述目的。一位成分血捐獻者可以向病人提供一個治療量的血液成分,不但快捷簡便、臨床療效好,而且可以大大減少因輸入多人份血小板產生的副作用。